科技周宣傳資料——質量工作問答
1.國家對產品質量的管理主要有哪些措施?
①推行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制度;②推行產品質量認證制度;③實行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制度;④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⑤實行獎勵制度。
2.《產品質量法》是何時頒布的?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3. 《產品質量法》中對企業質量管理提出了哪些法定的基本要求?
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建全內部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嚴格管理制度、嚴格實施崗位質量規范、質量責任及相應的考核辦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內部質量管理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范圍內的事情,主要依靠市場競爭機制實力。產品質量法的基本要求是指導性的規定。)
4. 哪些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
《產品質量法》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建設工程不適用《產品質量法》規定;但是,建設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屬于前款規定的產品范圍的,適用本法規定。
5、我國質量立法的原則主要有哪幾項?
①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②確立嚴格產品責任;③鼓勵產品質量超標和獎勵優質者;④各管理部門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原則。
6.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重點產品范圍有哪些?
一是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如電器產品、易燃易爆產品等;
二是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包括工業原材料、基礎件,農業生產資料和重要的民用日常工業品等;
三是消費者和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包括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反映的發生質量問題較多的產品。
7.我國為什么要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是堅定不移走強國路、加快實現中國夢的一個戰略舉措。中國是一個大國,正在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衡量強國目標,最直接、最主要的標準,無疑都是質量。因此,中央明確強調,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質量強則國家強,質量興則民族興。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就是以質取勝、強國圓夢的重大行動。
8.簡要陳述圍繞企業質量提升應開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①加強全面質量管理;②推廣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
③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水平;④提高決策者、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質量意識和質量素養;⑤加強品牌建設等。
9.《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針對我省質量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突出地域特點、產業特色和優勢,瞄準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四大質量,研究確定了我省的質量提升行動工作任務,細化成七個重點領域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請問這七個重點領域是哪些?
高原生態綠色產品、優勢產業、生態環境、高原工程、高品質服務業、高原旅游和特色品牌七個重點領域。
10.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持續提高產品、工程、服務的質量水平,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針對我省質量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中增加了哪一項內容?
《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突出了我省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除了中央《指導意見》提出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我省《實施意見》還增加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任務。
11.為什么說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邁向中高端的一個戰略舉措?
經過幾代人的奮斗,我國已形成門類齊全的產業產品體系,其中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中國制造行銷全球。但也要看到,我們許多產業產品是拼規模、拼速度拼出來的,處于價值鏈中低端。中央一直在強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實踐證明,轉型發展必須從質量著眼、從質量入手。要去低端產能,就要有基本的質量標準作為門檻;要邁向中高端,就要有較高的質量標準去引領。所以,提升質量是轉型升級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和抓手。
12.《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提升質量的五個舉措,請問是哪些?
一是加強全面質量管理,關鍵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積極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強化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二是圍繞高原特色產業開展質量狀況調查,組織質量比對和會商會診,找準比較優勢、行業通病和質量短板,研究制定質量問題解決方案,實施質量攻關工程,并推動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
三是實行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加強全面質量監管。通過全面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質量法治建設,開展質量問題產品專項整治和區域集中整治,健全質量違法行為記錄及公布制度等措施,使監管對象更加全面,監管手段更加有力,監管機制更加高效。
四是夯實質量技術基礎設施,要求加快構建高水平的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技術基礎體系,為質量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五是提出構建市場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落實地方政府領導責任,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形成部門監管合力,發揮好行業協會監督自律作用,發揮好消費者等社會力量的作用,積極推動形成以法治為基礎的社會多元治理格局。
13.為推動全社會增強質量意識提高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我國從1978年起,將每年9月份定為全國“質量月”。
14.世界上第一個全國"質量月"活動起源于日本,日本于1960年11月舉行第一次"質量月"活動;1988年10月,美國也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全國"質量月"活動。
15.開展質量提升,推進“質量強省”戰略,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從哪四個方面推進?
要堅持質量第一。要牢固樹立質量強國的理念,堅定不移推進標準化戰略,立足青海優勢,在鹽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現代生物、新興畜牧業等領域參與行業、國家、國際的標準制定,掌握更多的話語權,推動全省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質量競爭力,助力青海發展進入快車道。
要秉持效益為先。發揮好國內超大市場的優勢,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加把握好速度和質量的平衡,以質量提升對沖經濟增速的放緩,以高質量保障高產出、高效益、高水平,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要深化質量創新。面對經濟發展新趨勢,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用好科技這個有效杠桿,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要加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創新提供技術支撐,以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發展水平,讓質量和效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強音”。